鹤年堂中医医院

走进菜市口鹤年堂 了解中医药养生文化之精妙

来源:鹤年堂中医医院发布时间:2020年9月24

      600年前,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诞生了一个中医药字号——鹤年堂,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就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的“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北京市医保定点中医医院。在这里,可以见证到中医辩证用药、辩证选穴调理,有病治病,未病防病、养生强体的精妙,体验到国粹中医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图片1.png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城中医老字号 历史悠久第一家

图片2.png


品牌荣誉


图片3.png

1999年,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


图片4.png

2005年被北京老字号协会号 历史悠久第一家


图片5.png

2008 年,经国务院批准,“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6.png

2010 年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列为北京中药膏方服务定点单位


图片7.png

2012年被中国医促会列为中国医促会非药物疗法传承基地


图片8.png

2015,被北京市社保局列为医保定点机构


图片9.png

2016年,被列为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副会长单位


图片10.png

2016年,被列为中医特色调理技术培训基地


各界关


微信图片_20200924162027.png


文物照片


微信图片_20200924162814.jpg


老兵新传


图片11.png

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座落六百年鹤年堂发祥地——菜市口。


   鹤年堂始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 年),至今已在北京菜市口持续经营了六百年之久,走过了明朝、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历史阶段,历经十七代医家执掌传承,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凝聚了中医药养生文化博大精深的精髓,并形成了以“调元气 养太和”为内涵的“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特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鹤年堂的发展也踏上了历史的快车道,2012年将菜市口鹤年堂改建而成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接过传承六百鹤年堂中医药文化精髓的接力棒,为鹤年堂这个老字号中医品牌开启新的篇章。


人文精神


图片12.png


医训:鹤心致善 调养延年
       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秉承用心为医,不受凡俗影响,致力追索至善尽美的治疗效果,通过“调元气、养太和”的精湛医术,帮助广大患者实现延年益寿的愿望。

核心内涵:调元气 养太和
       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中医治病、防病、养生,以调求和,以律求和,以动求和,临床通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以调求和为原则,通过外调、内养、自修,三者相生相合,让气通于经络,精充于内调,神养于太和,使人体全方位固本培元,有病祛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达到全面康健。

医疗理念:全健康
       未病常调,将病预调,已病医调,治防养三位一体;
       天道鹤年,人道自然,整体平衡,身心情智全健康。

愿景目标:世界健康品牌
       以优质服务为核心,树老字号时代风采;
       以社会满意为目标,创鹤年堂世界品牌。


第一章 百年传承

——风雨菜市口与 600 年传奇鹤年堂

图片13.png


先有鹤年堂 后有紫禁城
  “先有鹤年堂,后有紫禁城”,正如“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的历史谚语一样,一直在北京 600 年的历史长河中口口相传、生生不息……
   北京鹤年堂,创建于明永乐三年(公元 1405 年);
   15年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明皇宫(紫禁城)建成;
也就在这一年,鹤年堂所在的大街,被命名为“菜市大街”。
……
   239 年后,清顺治元年(公元 1644 年),鹤年堂所在的丁字路口,被命名为“菜市口”。

  
不到宣南菜市口 就枉来北京城


图片14.png


       提起“菜市口”,一准儿叫人想起大清刑场,想起“戊戌六君子”。其实,菜市口成为刑场是清顺治年以后的事情了。
       在这之前的 200 多年的时间里,宣武门外丁字路口菜市口地区一直是生意繁荣、文化昌盛的代名词。人们进出皇城必经此地,客栈茶楼云集,商铺酒肆林立,终日行人不断,热闹非凡,更有上百家会馆、戏园环建于此。
       但到了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乱,菜市口地区繁华不再,只留下几座孤宅、一片瓦砾和一条进入北平城(1403 年改称北京)泥土飞扬的大路。
     “鹤年堂”药铺的出现,使菜市口地区再次成为繁荣之地,同时, 也奠基了以菜市口为发源地的北京宣南文化。

       尤其,鹤年堂的乐善好施,创始人丁鹤年精湛的医术,不仅使鹤年堂声名远播,更使鹤年堂所在地——菜市口这个不知名的小路口,渐渐聚集起了人气,陆续有了客栈、有了茶楼、有了商铺。广安门外、南菜园、菜户营的菜农们也都把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都挑到这里来卖,鹤年堂的门前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自发菜市场。
       清顺治年间,菜市口地区成为了京城三大商业中心之一。

图片15.png

       鹤年堂招牌醒目,菜市口地界儿自然也就成了京城明显的标志。那时节,人们谈起进京之路,常把鹤年堂挂在嘴边当成确定方位的物件儿,“过了卢沟桥,就是广安门,进了广安门,瞅见“鹤年堂” 就算进了北京城。”
       很多北京人,包括很多回北京来寻根的海内外人士都说,“先有鹤年堂,后有紫禁城”,找到鹤年堂,就找到了菜市口,找到故宫了!
       鹤年堂成就了菜市口的繁荣,是几百年来北京人的公论。


第二章 长盛不衰
——600年京城中医老字号 历史悠久第一家

丁鹤年古稀创建鹤年堂

       鹤年堂创始人,丁鹤年,号友鹤山人,博学广文,精通诗律,是元末明初很有影响的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记载:“萨都剌之后, 回回诗人首推丁鹤年。”
       丁鹤年出生在元朝皇封贵族世代精通回汉医学和养生学,丁鹤年的曾祖父就是元大都(今北京)名噪一时的饮膳太医老阿丁。秉承家风,丁鹤年深得回、汉医药之精髓,养生之真谛,在中医药养生方面建树硕丰,本人历经磨难,年轻时目睹了战乱中人民生灵涂碳,瘟疫肆虐,疾病横行,到处是受疾病折磨和夭折的百姓,加之自己父母的早逝,更让他坚定了“不为良相只做上医鸿儒”的志向。
       丁鹤年所到之处,均以教书行医为生,而且积累了许多民间验方、丹方,收集了许多民间中草药。他专心研究中医学的核心理论——阴阳学说的真谛,通过总结自己的医疗实践经验分析阴阳理论对人们养生之道指导意义,并逐步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这就使他打下了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

       加之他擅长中药的炮制之法,在处方的炮制上推陈出新,独辟蹊径, 富有创造性,所以他留传下来的不少古方、偏方、秘方,都很有实用价值,与社会上、市面上、江湖上所流传的一般配方不同。
       他行医于战乱,所接诊的患者很多为战乱中所得外伤、瘟疫流行中传染所得的瘟病和因长期饥寒交迫所得的虚衰之症,使他在这几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从祖传的验方中发展而来的刀伤药、愈骨散、辟瘟汤等用于治疗和预防效果更加显著,种类也更丰富。
       这些都为日后他创办鹤年堂,开创独具特色的“鹤年堂中医药治病、防病和养生”医养结合模式打下了基础。正是他在躲避战乱之时仍研习养生之法不辍,天下基本安定之后,他年青时想做上医鸿儒之志得以施展和实现。
       1405 年,也就是明・永乐三年,71岁古稀的他历游北京时,在回回人聚居地牛街附近的丁字路口——菜市口,创建鹤年堂,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内含《淮南子.说林》中“鹤寿百岁, 以极其游”的意思,同时也取汉族民俗“松鹤延年”之意,表明了他开办医药铺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健康长寿,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医训与大缸


图片18.png


       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字号必定是短寿的,也不能成为大家。鹤年堂从开店之日起,每遇瘟疫灾年必大舍避瘟金汤,后来干脆按季节配制药汤,冬驱寒夏防暑,百姓称之为鹤年堂“甘露饮”, 每天用大缸装满,放在店门口,谁进门就可以顺便喝一口,任客饮用,不收分文。这个传统一坚持就是四、五百年。一直到 1954 年公私合营前,这个传统还保留着。
       明永乐六年(公元 1408 年)福建、江西大瘟,死三千三百五十余户。而后渐渐北移,一些来自瘟区的人涌进北京城。菜市口为当年进京要衢,亦为外省人糜集之地,为预防瘟疫发生和扩散,丁鹤年在其曾祖父阿老丁解毒祖方的基础上,连夜配制了一大批辟瘟汤药,无偿向过往百姓赠送。为了过往军民饮用方便,丁鹤年命伙计在药铺门口专门置一大缸,每天清早装上满满一大缸避瘟汤药,有时候人多,不到半天就喝没了,伙计们又接续熬上,灌满……这一送,就送了大半年。
       鹤年大缸,一传就是四、五百年。伙计们说:医药这行的基调是济世的善事,喝的鹤年堂的字号,扬的是鹤年堂的名声。鹤年堂“鹤心致善 调养延年”的医训,也就在这个时期确立,并流传下来。
       明代从 1408 年至 1643 年,共发生大瘟疫 19 次,清代从顺治元年(1644)至同治 11 年(1872),全国各地发生“大疫”达三百数十次之多,次次都有“鹤年大缸”身影。
       明朝医药名家、举世著名的《方剂学》的作者张景岳,在明万历年间亲身参与了鹤年堂的第十五次“瘟疫大救助”。张景岳形容鹤年堂赠药 的盛况是“世人趋骛鹤年堂”。

       鹤年堂不仅给“军民贫病者”送药汤的传统一直传承下来,而且鹤年堂在延续“避瘟金汤”传统配方的基础上,根据“四时”防病养生的理论,配制不同的汤饮:春季的“避瘟汤”,具有清热解毒,避秽除烦之功;夏季的“解暑汤”有清心涤热,解暑除烦之效;长夏的“化湿汤”具有健脾化湿,消食开胃之功效;秋季的“润燥汤”, 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冬季的“散寒汤”,具有补肾壮阳, 温经散寒之功。后来,就形成了鹤年堂已保留数百年的传统:在店门口放一口大缸,按四时盛满热气腾腾的避瘟汤、解暑汤、化湿汤、润燥汤、“散寒汤,久而久之,过往百姓将这“五汤”统称为“甘露饮”。无论是行人、小商贩、人力车夫还是权贵名人,都可以随意饮用。
       直到 1954 年公私合营前,鹤年堂的门前还有一口大缸,里面总是盛有清热解暑的乌梅汤,任客饮用,不取分文。北京儿歌谚语一直传唱:大热天儿、没地儿藏,赶紧快去鹤年堂;甘露饮、乌梅汤,随便喝来随便尝;喝一碗,暑气消,喝两碗,气通畅,喝三碗,寿命长。  
       当时,鹤年堂还有荷叶露、银花露、玫瑰露、薄荷露等许多饮料类的东西,特别是一到夏天非常受欢迎。有些大户人家还成批的预定,用来消暑、招待客人。


“曹菩萨”奠定“饮片精良”地位


       鹤年堂的第四代传人、丁鹤年曾孙丁霭执掌鹤年堂16 年, 因年老萌生退隐之意,但其子嗣大多在朝做官,担心鹤年堂后继无人,更大的担忧,是担心曾祖父丁鹤年的遗嘱难以实现……
       丁鹤年 1424 年在杭州去世前,特地把长子丁文勇等子孙召到床前,留下了“如鹤年堂子嗣不能继承之时,应交予胸怀仁心、医心之人,万不可予唯利是图、鼠目寸光之辈”。是时,因为鹤年堂的名气早已知晓朝野,前来要求盘买的大商巨贾络绎不绝……
第一个登门的就是有“京城首富”之称的沈锡贵。沈锡贵据说是
     “对半而筑”南京城墙的巨富沈万三的后裔。沈锡贵看到鹤年堂生意红火,不仅受老百姓的欢迎,也受到达官贵人们的青睐,早就对其虎视眈眈了,多次想吞并之。但是,鹤年堂的掌门人誓遵祖训,所以,无论沈锡贵出多少钱,鹤年堂也不肯售卖与他。
然而,丁霭却对一个出价远远低于沈锡贵的有心人青睐有加。这个有心人就是曾在太医院御药局工作过的曹蒲飒。
       曹蒲飒出生于浙江昌国(今舟山),祖辈均为有名的药材商人, 曹蒲飒从小就跟随父亲在京城贩卖药材。曹氏父子贩卖的药材以地道著称于京师,许多大药铺(包括鹤年堂、永安堂等),甚至御药局的一些贵细药材也是由曹氏专门供应。后来,曹蒲飒考入太医院御药局, 先是任药童,后升为直长,在御药局的主要工作是监制御用药饵,兼管收储各地进贡的名贵药材,因此,“识药极精”。
丁霭和曹蒲飒素有往来,对曹蒲飒识别药材的超强能力极为佩服。当他听说曹蒲飒有意要接盘鹤年堂,欣慰鹤年堂在曹蒲飒手中定能发扬光大。
       曹蒲飒承袭鹤年堂以后,决心要把鹤年堂办成京师“最大最全” 的中医药的基地,发扬光大中华中医药优秀传统。他首先就是增加了饮片的种类和数量,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等各类药材,无所不包,被医药界誉为“京师大全”。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北京大小中药铺有一、二百家,但购药者往往舍近求远,特地跑到北京西南角的鹤年堂来买药,除了它的药好外,还有它的药全,别处买不到的药,到鹤年堂准能买到。
       其次,曹蒲飒就是按宫廷用药提高了进药标准和规格。宫廷用药与民间不同,在规格和产地上十分讲究:如根茎类的药地黄、白芍等要用枝条粗壮的,而肉桂则要用肉厚油足的,种子类的药材如砂仁、蔻仁则须用种仁饱满的;大黄一定要西宁或者凉州出产的,白芷一定要杭州的,白芍必须是浙江的…
       第三,就是曹蒲飒提高了传统的药材加工技术,使鹤年堂的饮片更加独特、精良,加工的“百刀槟榔”、“蝉翼清夏”、“羚羊犀角片”、“光条山药”及“炮台黄芪”、“绵芪”等,有的轻似棉花, 有的薄似胶片,有的药味浓厚,有的色泽鲜艳,疗效更加确切。
       自此,曹蒲飒奠定了鹤年堂数百年“饮片精良”的历史地位。


明清宫廷御 用养生贡酒的由来


       明朝严嵩虽官至明朝宰相,但其本人和家眷的用药一直由鹤年堂配制。鹤年堂幼主曹永利时,专门为严嵩配制了一个名叫“鹤年长生不老酒”药酒秘方,并佐之以鹤年堂“法制黑豆”。严嵩照方服了数月,不仅头发重新变得乌黑,就连颜面也红润了许多,严嵩甚为满意。
       一日,严嵩义子、当朝通政使赵文华拜见严嵩,看到严嵩正在独酌小饮,捻几粒“法制黑豆”,抿一口不老酒,悠然自得。文华行过了礼,便笑说道:“义父为何独酌?莫非效李白举杯邀影么?”严嵩道:“我哪里有此雅兴?年已老了,发都白了,现幸鹤年堂传授我药酒秘方一纸,据言常饮此酒,可得长生,我照方服了数月,效验甚好,所以在此独酌哩。”
       文华很是惊异:“有这等妙酒?!儿子也要试服,可否将原方借抄一份?”严嵩只当是赵文华自己要服用,便命家人将原方检抄一份给了赵文华,哪知赵文华第二天就密奏嘉靖皇帝,言:“臣有仙授药酒方一个,闻说依方服用,可以长生不老。大学士严嵩,才饮了几个月,就觉得效果良好,臣近日才知,不敢自私,谨将原方录呈,请皇上如法试服,可当延年。”
       嘉靖皇帝看过赵文华呈上的秘方,又喜又怒,喜的是世上竟有此等妙方,怒的是“严嵩有此秘方,未尝呈录,可见人心是难料啊!”于是传旨命太医院到鹤年堂照方配酒,并将此方改名为“长生翁头春药酒”,列为宫廷秘方,严令不得外传。
       自此,宫廷的秘方多由鹤年堂提供,直到清朝的孝庄皇后及后宫服用的白凤丸、八宝丹、女金丹等妇科名药,慈禧太后常用的养生保健酒如“桔红酒”、“佛手酒”、“玫瑰酒”、“茵陈酒”等,均是指定由鹤年堂专门配制。


四大家族 17 代人的接力坚守


鹤年堂先后由丁鹤年家族、曹蒲飒家族、王圣一家族、刘一峰家族等四大世医家族,共十七代大医家,传承数百年。

       鹤年堂历史传承:
       丁鹤年家族 120 年(1405—1525 年)共承袭四代

       丁鹤年 鹤年堂创始人,明初回回大诗人,著名回汉中医药养生大家,大孝子。
       丁文勇 丁鹤年长子,明朝著名医药学家、养生学家,鹤年堂第二代传袭人,执掌鹤年堂 55 年
       丁禹 丁鹤年长孙,明朝太医院食医,鹤年堂弟三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 46 年
       丁霭 丁鹤年曾孙,明朝著名医药学家、养生学家,鹤年堂第四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 16 年

       曹蒲飒家族 230 年(1525—1755 年)共承袭七代
       曹蒲飒 明朝太医院太医、著名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后从丁氏盘买鹤年堂,为鹤年堂第五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31 年。
       曹永利 曹蒲飒长子,明朝著名医药学家、养生学家,鹤年堂第六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8 年。
       曹佑贤 曹蒲飒长孙,著名医药学家、养生学家,鹤年堂第七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 36 年
       曹尉鹤 曹蒲飒曾孙,明末清初著名医药学家、养生学家,鹤年堂第八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 38 年。
       曹良玉 曹蒲飒四世孙,清朝著名医学家、养生学家,鹤年堂第九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 29 年。
       曹琅 曹蒲飒五世孙,清朝著名医药学家、养生学家,鹤年堂第十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 29 年。
       曹庹 曹蒲飒六世孙,清朝著名医药学家、养生学家,鹤年堂第十一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 4 年。
 
       王圣一家族 172 年(1755---1927 年)共承袭四代
       王圣一 清朝太医院太医之后、著名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后从 曹氏盘买鹤年堂,为鹤年堂第十二代传袭人,执掌鹤年堂 58 年。
       王延鹤 王圣一长子、养生学家,鹤年堂第十三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 45 年。
       王祖鹏 王圣一长孙、养生学家,鹤年堂第十四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 37 年。
       王保新 王圣一曾孙、医药学家,鹤年堂第十五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 32 年。

       刘一峰家族 29 年(1927—1956 年)共两代
       刘一峰 刘一峰  清朝太医院太医之后,著名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后从王氏盘买鹤年堂,为鹤年堂第十六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 24 年。
       刘侣笙 刘一峰长子、养生学家,鹤年堂第十七代承袭人,执掌鹤年堂 5 年。


京城养生老字号 历史悠久第一家


图片1.png    


600 年来,鹤年堂不仅乐善好施,更以医术(养生)精湛、饮片精良闻名于世。一是开办时间最长,600 年延续不断;二是四姓传承; 三是不愿致仕;四是与国运共沉浮;五是特色鲜明,中医药治病、防病、养生皆宜。
      鹤年堂以历史悠久、中医药文化积淀厚重特色,早在 1999 年就被原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2005 年,被北京老字号协会授予“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称号;
      2008 年,经国务院批 准,文化部颁布,“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立法保护的中医药养生项目。


第三章 历史传奇
——古今圣贤结缘鹤年堂 祛病养生传佳话


图片2.png

       曹永利助力 李时珍编《本草纲目》
       公元1552年,时任明朝太医院御医的李时珍准备着手编撰《本草纲目》, 可太医院嫉贤妒能,并不予支持,抱负难偿的李时珍便来到鹤年堂。在挚友—— 当时鹤年堂掌门人曹永利的帮助下,李时珍系统的学习了鹤年堂的药物。
       药方记载与五季膏方改进。公元 1596 年,穷尽李时珍毕生精力编著的“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出版,并在日后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鹤年堂对他的帮助,可谓功不可没。


大医家张景岳 书赞“世人趋鹜鹤年堂”


图片3.png


       医学大家、世人称之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的张景岳,与鹤年堂曹蒲飒长孙曹佑贤是莫逆之交,在他晚年编著的《景岳全书》中,大赞鹤年堂“世人趋鹜鹤年堂”,并完整地记载了鹤年堂“法制黑豆”的选料、制法及功效。


谏臣杨继盛 题写鹤年堂楹联


       明朝忠良之臣杨继盛,在民间流传他在描述自己一生的诗云:“饮酒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即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他也与鹤年堂素有往来,犹爱鹤年堂配制的茵陈酒,认为其酒碧绿晶莹,酌之养性,同时,对鹤年堂养生之法亦推崇,在给鹤年堂题写楹联时,就书为“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


图片4.png

明代忠臣杨椒山为鹤年堂题写的抱柱匾
"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


鹤年堂妙方治痈疾 严嵩报恩题大匾


图片5.png

明朝大学士严嵩(宰相)亲自为鹤年堂题写匾额"鹤年堂"


       鹤年堂在 600 多年的历史里,菜市口老店正门共挂过四块牌匾: 一块是丁鹤年自己手书的“鹤年堂药铺”;一块是严嵩题写的黑字金地牌匾;一块是严嵩之子严世藩题写的“西鹤年堂”牌匾,还有一块就是 20 世纪文化大革命时改名的“人民药店”牌匾。
       一提起严嵩,人们就会说他是个大奸臣。其实,严嵩从小聪明颖慧,思路敏捷,19 岁中了举人,26 岁中进士,是靠个人奋斗才获得的功名,是位正途出身的官员,写得一手好字,也懂些医术。
       严嵩的身体一直不是太好。一天,他为自己开了个方子到鹤年堂配药。曹蒲飒看完后觉得他这个方子有些问题,就提出此方清热解毒之力有余,而托疮排毒之力不足,对于久病之人,还需加几位培补元气的药。
       严嵩有些将信将疑,当时就没有取药,又到城里一家知名医馆求诊,没想到医馆老先生号完脉以后对他说,“你身体缺少元气,你应该找城南鹤年堂的曹太医开几副养元的药”。这下,严嵩不得不服了。曹蒲飒的几副药服完,严嵩的病就彻底好了,直到他 82 岁高龄被免官还乡时,身体仍很硬朗。
       久病既癒,严嵩甚为感激,备了一些礼品专程来鹤年堂致谢。曹蒲飒笑着推辞了,但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请严嵩题一块匾。严嵩当即挥毫题字。
       严嵩题的“鹤年堂”的匾一挂上,便吸引了过往的行人。人们对这三个雄浑的大字惊叹不已,见这匾额金体黑字,字体苍劲,笔锋端正,认为是京师无两。
       单说这“鹤年堂”牌匾,为金箔面凸体黑字巨匾,匾长六尺有余, 宽三尺,字满二尺,苍老精悍,笔如屈铁,成为菜市口一景。许多进京赶考的举子,到了北京,都要菜市口鹤年堂,欣赏一下这独具特色的书法,以为雅事。
       万幸的是,这块老匾历经沧桑,至今仍完好的保留在菜市口鹤年堂老店,就悬挂在鹤年堂中医医院的门头和正堂之上。经专家鉴定,此匾诚非近今临摹家所能企及也,为书法界所鉴赏。做为珍贵文物,“鹤年堂”匾额照片曾在首都历史博物馆展出。


戚继光 抗倭凯旋题谢鹤年堂


       鹤年堂内,有一块“调元气,养太和”的牌匾,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为鹤年堂亲笔所题,牌匾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众人知的故事。


图片6.png

抗倭英雄戚继光为鹤年堂题写匾额"调元气 养太和"


       公元 1553 年,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苏沿海抢掠了几十个城市,而沿海的明朝官员和士兵不敢抵抗,望风而逃。此时,戚继光临危受命,组织训练了戚家军,奔赴沿海各地抗击倭寇。由于战争残酷,一场战斗下来就会有大量抗倭勇士受刀枪之伤。另外,南方沿海气候炎热潮湿,戚家军辗转各地,瘟疫传染性疾病也威胁着戚家军。
       此时,鹤年堂高举爱国忠义大旗,很快为戚家送去了精制的“白鹤保命丹”等急救药、刀伤药以及“辟瘟药”。
       在戚家军南北千里征战倭寇这大小小的战斗中,鹤年堂的“白鹤保命丹”等急救药、刀伤药和辟瘟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挽救了许许多多抗倭勇士的生命。
       隆庆二年(1568 年)五月,戚继光被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县、昌平、保定三镇军务,领兵镇守北部边关。一回到北京,戚继光特来到鹤年堂表示感谢之意,并欣然为鹤年堂写下了“调元气”、“养太和”的两块匾额。现如今,人们来鹤年堂中医医院就诊,正堂之上,会看到这两块匾额。


鹤年堂避瘟汤 为郑和下西洋保驾护航


图片8.png


       明・永乐七年(1409 年), 郑和奉命率船队第三次下西洋,从太仓刘家港启航,敕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古里、满剌加、苏门答剌苏禄等 27 国。
       这些国家由于气候和地理的原因,瘴疠(瘟病)多有发生,前两次船队人员仅因染瘴疠而亡的人员就近千人、病者不计其数。
       第三次下西洋之前,郑和四处搜寻可以防治瘴疠的药物。听说鹤年堂配制的“避瘟金汤”医治了大量瘟疫患者后,郑和立马赶往北京鹤年堂考察了解。
        时任鹤年堂掌门的丁鹤年长子丁文勇详细向郑和询问了温病发生的基本症状,遂提供了三个基本药方,并介绍了“避瘟金汤”的机理、配方和功效及使用方法。郑和激动地奏请明成祖,请求上谕“着鹤年堂尽速配制,以做下西洋避瘟之用”,得到恩准。
 丁鹤年父子考虑到“避瘟金汤”熬制工艺要求高,在船上不易操作,经过反复实验,决定把汤剂改为利于携带、利于保存和利于泡制、      利于饮用的茶剂(代茶饮),同时考虑到船员们在海上工作时间长、容易疲劳,又在方中增加了补气养元类药物,并命名为“鹤年养生药饮”。
    “ 鹤年养生药饮”不仅在郑和船队的航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船员们再也没有因为染上瘟病而伤亡的,因劳累过度而累倒的人数也大大减少,还以其确切的功效和独特的配方扬名郑和团队所到之国,尤其是郑和还把“鹤年养生药饮”当做珍贵的“国礼”献给满剌加(现马六甲)国王拜里米苏剌,拜里米苏剌国王视为珍宝,令供宫中专用。为此,拜里米苏剌国王还在永乐九年专门率领妻子、陪臣540 多人来京朝贡。 
       此后的四次下西洋,郑和团队都把“鹤年养生药饮”装上宝船,作为必备之物。“鹤年养生药饮”也因此名扬四海!


戊戌六君子 血洒鹤年堂门前


       1898 年 9 月 28 日“戊戌六君子”行刑前,当时的掌柜王圣一对
      “六君子”十分敬重,从坛中取出“鹤顶血”分发“六君子”,然“六君子”在秋阳下肃然而立,并无一人接受。
      “六君子”死亡面前都表现出了镇定和凛然。1926 年,康有为寻访“戊戌变法”故地,走到鹤年堂门前,放声痛哭,哭毕道:“找到鹤年堂,就找到了六君子的遇难地!”

鹤年堂中医医院